時間:2016-01-27 14:49來源: 作者: 點擊:次
海綿城市應賦予更多綠色含義
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剛開幕,海綿城市就成為委員們的熱門話題。什么是海綿城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講話中通俗地解釋為“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yōu)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yōu)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一個城市要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tài)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fā)生。
顯然,建設海綿城市的核心首先是節(jié)約型城市。這是海綿城市的目標,更是海綿城市的意義,讓大部分的雨水用于城市生活,為樹木提供養(yǎng)分,循環(huán)用于城市建設,這本身就是資源的節(jié)約。但多年來,一些城市把海綿城市建設當成了大拆大建折騰城市的借口,一些剛鋪的人行道磚被掀掉換上了大同小異的新磚,甚至在平地上挖河架橋。這顯然與海綿城市的初衷相背離。
其次,海綿城市建設理應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綜合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但很多城市,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容易做的“滲”上面,而忽略了“蓄”,忽略了“凈”。而恰恰“蓄”和“凈”才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難點和重點。
顯然,要做到“蓄”和“凈”就需要在城市中實施雨污水分離措施,讓雨水得到專門的凈化,這就需要投入大力氣對城市雨污道進行改造,對雨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只有城市中雨水能夠“蓄”起來才能凈化,只有凈化了才能讓更多的行業(yè)使用,海綿城市的價值才能體現。
在雨水的使用上,更需要供水單位提前布局,提前鋪設中水輸送管道,讓更多單位、更多家庭都能享受大自然的恩澤。
因此,建設海綿城市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形象需要,它更是一個城市完善內核、提升品質的需要。而海綿城市這一概念需要賦予更多綠色含義。建設一座真正的海綿城市,不僅需要領導的執(zhí)政智慧和魄力,更需要踏踏實實的務實精神。
預留g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