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20 19:24來源: 作者:廖雪梅 點擊:次
農民工上班“刷臉卡”、給裝“黑匣子”、安全帶沒扣好會發(fā)出預警……未來三年,重慶市的建筑工地將越來越“耳聰目明”。近日,市城鄉(xiāng)建委下發(fā)了《關于印發(fā)“智慧工地”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2017年至2019年,市將分三階段建設“智慧工地”,將信息管理平臺、智能技術、智能設備廣泛應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中。
“智慧工地”建設包括門禁刷卡、揚塵監(jiān)控、遠程視頻監(jiān)控、施工升降機智能識別、危大工程(即市政工程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管理等“智慧應用”,這些先進技術將讓工地長出“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見違章、聽得見噪音、嗅得到隱患。
據介紹,2017年為重慶市“智慧工地”建設第一階段,全市范圍內將打造至少200個“智慧工地”。其中,兩江新區(qū)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項目總數20%的項目試點打造為“智慧工地”;主城九區(qū)、經開區(qū)、高新區(qū)各至少打造2個“智慧工地”;其他各區(qū)縣至少各打造1個“智慧工地”。
2018年為第二階段,將主城九區(qū)、兩江新區(qū)、經開區(qū)、高新區(qū)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和造價2000萬元以上的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打造為“智慧工地”;其他各區(qū)縣至少各打造2個“智慧工地”。
2019年為第三階段,將全市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和造價2000萬元以上的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全部打造為“智慧工地”。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