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中國第二、華中第一”的武漢綠地中心地面高度正式突破200米。在超高層領域,地下工程占投資進度和工程進度的近一半,而總高度超過600米的綠地中心現已建至200米高度,意味著整體完成度已經過半,明年底將整體結構封頂,并于2017年投入使用。

綠地中心摩天大樓是城市經濟的硬實力。回望2011年,綠地集團首次公開項目設計方案,如今海拔突破200米,綠地中心是武漢近5年城市、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樣本之一,凝聚的是汗水、心血,更是夢想。

綠地中心情懷大武漢 大武漢,形成數百年,開埠百余年來,曾一度擁有世界知名度,與大上海齊名,被譽為“東方芝加哥”。1909年,41.32米的漢口水塔建成,70年間,坐穩(wěn)武漢第一高樓的位子,驕傲地向世人展示武漢“商賈重鎮(zhèn)”風貌;1984年,86.6米的晴川飯店,成為新的“武漢第一”,直到今天,不少老武漢提及它,仍然滿臉自豪。再往后,國貿大廈、佳麗廣場、民生銀行大廈,城市“第一高”的刷新頻率,越來越快。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武漢確立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目標。與此同時,中部崛起、“兩型社會”建設、自主創(chuàng)新示范、長江經濟帶、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試驗等多項國家戰(zhàn)略在這個城市疊加,武漢迎來空前的發(fā)展機遇。 如此機遇,與胸懷大志、正在尋找全中國乃至世界性戰(zhàn)略著力點的綠地集團可謂風云際會,城市情懷與事業(yè)目標不謀而合。更重要的是,武漢在中部崛起大勢中必然復興的趨勢,令決策者砰然心動。 
施工中的綠地中心在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看來,武漢是九省通衢之地,是華中地區(qū)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國家經濟發(fā)展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以綠地中心超高層為代表的國際金融城集群建設,以高規(guī)格的城市建設標準與接待能力,吸引大批世界級知名企業(yè)及品牌回歸,以濱江商務區(qū)為支點,還原武漢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 綠地集團以其擅長的超高層經驗,在武漢下定決心建造606米綠地中心,為武漢搶占世界城市競爭高地助力。 建100棟普通建筑,不如一棟“606”,武漢由此一步到位擁有了世界級城市的主要指標。規(guī)劃理念比肩天津濱海、上海浦東、杭州濱江,對標倫敦金絲雀碼頭的武昌濱江商務區(qū),已擁有全城最稀缺的江景資源、最悠久的城市文脈及最有發(fā)展前景的經濟潛力,現在又憑借“與天比高”的雄心,吸引了具有高遠戰(zhàn)略眼光的決策者們和具有深沉執(zhí)行力的建設者們。迪拜塔的設計方美國AS+GG、“中國地標之王”中建三局、全球摩天樓專業(yè)戶綠地集團……一個個代表全球最高水準的建設團隊齊聚武漢,為創(chuàng)造夢想而來。他們,用挑戰(zhàn)自我的信念和對歷史與城市負責的承擔,完成對全球資源的整合,去創(chuàng)造夢想和奇跡。 為撰寫下這一時刻,武漢綠地推出了綠地中心紀錄片“風起”及“潮鳴”,記錄了項目最初選址、建設初衷、規(guī)劃設計、施工過程等各方面!案咚侔l(fā)展的武漢,需要、也能承載越來越多的超高層建筑,武漢綠地中心要做的,不僅是刷新一座城市身高,向世界展示武漢這座古城在新時代下的國際化發(fā)展進程,更要在廣度上筑好巢,引來更多跨國企業(yè)入駐,全面激活總部經濟,提升城市競爭力,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zhàn)略部署,投擲砝碼。”片中,面對鏡頭,綠地集團武漢事業(yè)部總經理李明目光堅定。這座花5年時間孕育的超高層,也將在明年底全部結構封頂,我們有理由相信,除開高度,綠地中心更能在廣度上,刷新城市的精氣神。 以堅毅之態(tài)鑄就萬丈高樓 凝聚精氣神 早8點開始上班,在工地上穿梭,監(jiān)督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下午6點,一般人下班的時間,和團隊一塊兒走進會議室,總結全天施工時出現的問題,并對明天工作做出計劃,晚9點,踩著星光回家…… 這是綠地中心項目經理王康的工作日常,這樣的“日常”,已經堅持了5年,也是全體建設者凝聚一體的精氣神的縮影之一。 
施工中的綠地中心2011年7月31日,武漢綠地中心正式開工建設。作為項目開創(chuàng)的重要成員和見證者,武漢事業(yè)部總經理助理陸建鋒開始了5年如一日的工作!斑@么大的一項工程,施工人員在1000人左右,全部采取‘三班倒’模式作業(yè),因此,不管任何時候,只要你走進綠地中心工地,正在忙碌著的工人,一定在700人以上!标懡ㄤh說。 每周休息一天,清明、端午、勞動節(jié)、國慶、春節(jié),你掰著指頭能數得出來的節(jié)日,每個人能休息的時間,都得服務“三班倒”制度,也即,輪著休。看似不近人情,但為了確保綠地中心的每一個建筑節(jié)點都能按時、保質保量,只能如此。2014年7月28日,綠地中心地下工程完工,回想那天的情形,用陸建鋒的話說,“特別有成就感,激動得差點流眼淚!當日,5組混凝土車,分10條線路,55小時不停澆灌,隨著最后一注混凝土灌入,綠地中心地下室結構完成,沖出地面……項目團隊、還有在場的千名工人,歡呼雀躍…… 按照一般的房地產開發(fā)規(guī)律,從拿到施工許可證到開工到結構封頂再到預售,慢的,也就1年半時間,一個綠地中心地下室結構完成,為何花去4年時間?熟悉超高層建筑建設的人知道,做此類項目,最難的就是打地基,只有打牢了地基,才能承載偌大的“高個子”。打地基的時候,更要考量防水、防風、抗震、抗壓等諸多因素。 根據一般規(guī)律,超高層地下建筑,一層就得花一年時間,蜚聲國際的迪拜哈利法塔建設時,就是按照這一速度推進。綠地中心地下部分6層,大部分用作停車場,小部分用作商業(yè),按照常規(guī)速度,得6年。如今4年地下室結構完成,已經超速了三分之二,這還不包括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不計其數的大小困難。 隨便列舉一個?剂康綖I水的水壓大、土質疏松等問題,一般來說,臨水的500米,不允許建設超高層。鄰江面僅230米的綠地中心,其地下建設之初,舉全球之力,解決了這一難題,并最終拿到了政府的施工許可證。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地下每一方面積,都埋下鋼板,整個地下建筑,都相當于圍在一個“大鐵皮桶”內進行施工,不僅有效防水,也對抗震大有好處。 隨著地下室結構完成,地面的建設,速度就快多了。 2015年8月底,項目地面高度突破100米;12月底,高度沖破200米。按照計劃,明年6月底,綠地中心長到300米;明年年底,606米的身高全部完成結構封頂,且幕墻建設完成一半。 
施工中的綠地中心問題又來了 根據“結構封頂,幕墻完成一半”的施工指示,眼下的施工,必須是結構與鋪設幕墻雙軌進行。武漢事業(yè)部總經理李明介紹,整個綠地中心外形是水滴狀,俯瞰為三角形,3個面分別指向漢口、武昌、漢陽3鎮(zhèn)。整個綠地中心的玻璃幕墻造價4.5億元,共鋪設18000塊幕墻,按照120層,每層150塊幕墻計算,每塊幕墻的造價,接近3萬元,幾乎相當于1克拉鉆戒的價格。 這么貴的幕墻,每3塊的面積都不一樣,在鋪設時,難度極大。且眼下正值冬季,對于高空作業(yè)的工人,不僅要確保幕墻鋪得嚴絲合縫,還要和冷風低溫作斗爭。“那么多問題都克服了,相信在幕墻鋪設這一關上,我們也能出色完成任務!崩蠲髡f。 由于綠地中心的設計團隊中很多分布在歐美等各個國家,很多時候的視頻會議必須在午夜時分,“倒時差”成為尋常之事;又因為調動的是全球資源,包括春節(jié)在內的節(jié)假日互不相同,武漢綠地中心的建設團隊幾年來春節(jié)不休息已成常事。 一目看盡天際流坐待長風破浪時 現代黃鶴樓 翻看2011年,綠地中心建設初期的報道,對于項目落成后的影響力,多停留在為武漢濱江商務區(qū)帶來地標性建筑的層面上。“武昌濱江商務區(qū)的建筑群,煥發(fā)著新穎的精神特質,即成就超越生活的配套建筑,散發(fā)出輻射中部、提升城市氣質的配套能量,這其中的翹楚,即綠地中心!痹袌蟮肋@樣說。作為武昌濱江商務區(qū)的核心項目,綠地中心確實在鑄就濱江地標、提升城市氣質的功能上,擔負重任。 5年過去,項目的承載功能,已從最初的“濱江商務區(qū)明珠”提升至激活總部經濟,提升城市地位。 迪拜哈利法塔、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這些目前已有的超高層建筑,除開“城市名片,展示城市高度”的功能外,更多的,是鎖定以總部經濟為引領的主導功能,建設寫字樓、酒店、會議中心,吸引知名企業(yè)入駐,成為大企業(yè)總部的聚集區(qū),打造現代城市的展示中心。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本源上喚醒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競爭力,以總部經濟為導向,從而提升整座城市地位及經濟輻射能力。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