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年前,廣州第一次提出了珠江新城雙子塔的設計,直到2010年亞運會,雙子塔中只有西塔建成獨立珠江邊,而現(xiàn)在隨著建設進度的加快,東塔的身型已日漸挺拔,已長得和西塔差不多一樣高了。這對原本計劃“孿生”的兄弟,由于分屬不同的發(fā)展商,最后模樣大相徑庭———西塔圓潤柔和,東塔方正剛硬。

珠江新城東塔將成廣州第一高樓 可抗7度地震
西塔已亭亭玉立三年,其故事也已為媒體和公眾所熟悉,而仍在悄悄“生長”的東塔則十分低調———除了早前公布的建筑外觀效果圖之外,外形設計理念、內(nèi)部骨架結構、施工建設故事一直都蒙著面紗。趁著這次東塔建設高度接近400米(實際塔身加施工頂棚高度已超過400米),已接近并將于近期超越西塔的契機,南都記者分別采訪了東塔的建筑設計單位美國KPF建筑事務所、結構設計單位奧雅納工程咨詢公司、結構施工單位中建鋼結構公司等,用庖丁解牛的手法首次對東塔做一次完整的解密。
施工
使用兩臺“塔吊之王”安裝170噸鋼結構
東塔的施工總包單位為中建四局和中建三局,鋼結構施工單位為中建鋼構公司,除此之外還有機電安裝、通信線網(wǎng)、幕墻安裝等各項專業(yè)分包施工單位,最高峰時有將近3600人同時在東塔工地上施工。整個東塔項目于2009年9月28日正式開工,至今已經(jīng)4年過去,東塔目前的在建高度已經(jīng)接近400米,就快要和432米的西塔看齊,計劃在2015年封頂,2016年投入使用。
為了把東塔建設得足夠牢固,施工總包單位制定了厚達816頁的施工操作手冊,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員都必須按照操作手冊的規(guī)范流程施工,確保最后建成的東塔可以滿足106項國家質量標準,52項工程建設行業(yè)規(guī)范標準的要求。
在長達7年的工期中,整個東塔需要克服的工程難題不計其數(shù),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兩項:一是將重達9.4萬噸的鋼結構按照圖紙的要求、精確到毫米地在空中進行定位、拼裝、焊接;另一項則是將混凝土從地面輸送到530米的高空進行澆灌。
整個東塔的用鋼量為9.4萬噸,這些鋼材是被切割成各種不規(guī)則幾何形狀的鋼結構然后再拼裝起來,最重的單個鋼構件是環(huán)形鋼桁架,重達170噸,最輕鋼構件是預安裝鋼結構用的固定鋼片,南都記者一只手就可以提起來。所有鋼結構都是中建鋼構公司直接從鋼廠采購鋼坯,再自主鍛造加工成符合施工圖紙的形狀,運輸?shù)焦さ睾笥?臺塔吊吊至530米的高空進行懸空安裝和焊接的。
為了能夠吊得起170噸的鋼構件,東塔現(xiàn)場有兩臺世界上民用建筑領域起吊重量最大的塔吊M 1280D,號稱“塔吊之王”,目前世界上只有40多臺,專門用于超高建筑施工時吊裝超重、超大尺寸的鋼構件。它的單臂可以吊起100噸,單條吊繩為直徑5厘米粗的鋼繩,最長可以拉長到850米,東塔是廣州城建史上首次出動M 1280D的單體建筑。值得一提的是,東塔施工現(xiàn)場還有一臺起吊重量稍小的M 900D,這臺吊機曾經(jīng)在建設西塔時使用過。
混凝土澆灌方面,東塔需要把最高強度為C80的混凝土從地面輸送到530米的塔頂,為此中建四局專門向三一重工定制了兩臺H B T 90C H -2150D的超高壓輸送泵,這種泵機不僅可以把混凝土送到東塔頂部,施工時的噪音還能降低到70分貝以下,降低噪音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