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饒平道韻樓外墻出現外傾移位剝落 另有7處省保土樓亟待維修。道韻樓建于1587年,2006年被評為國保單位。南面、東南面外墻嚴重外傾,其他各面外墻移位、剝落,受損嚴重。

道韻樓 
道韻樓
道韻樓 其他土樓也存在一樣的狀況 在潮州饒平北部山區(qū),散落存下了超過500座土樓。這些同樣被認為是客家人智慧結晶的土樓,卻錯過了與福建土樓一起申遺的機會。 近日,記者從潮州文物旅游局了解到,潮州饒平縣境內的土樓,包括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部都亟待維修,而其中的“國寶”——全國最大的八角土樓道韻樓幾乎成了危樓。 僅僅道韻樓的總體修繕,預算就達到1500萬元。單靠“輸血”,能夠挽留這些先人智慧的生命嗎? 位于饒平北部三饒鎮(zhèn)的道韻樓,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然而這一全國最大的八角土樓目前面臨的狀況讓人擔憂。 1500萬維修方案待審批 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客家黃氏族人在建業(yè)公的帶領下離開福建的家鄉(xiāng),向西遷徙來到如今饒平北部三饒鎮(zhèn),足足幾代人的努力,傳說用光了一個小山坡的泥土,最后建成了一座如今最大的土樓——道韻樓,其內切圓直徑101.2米、形如八卦,比福建同樣造型的最大的八角土樓直徑多出10多米,因此也是國內最大的八角土樓。與一般土樓不同,道韻樓仿照諸葛八卦陣從生門入、休門出的原理,特地在大門一側另開一休門,讓族人從此門出寨。 道韻樓現在大部分外墻已受損嚴重,因為夯土墻修補難度大,歷年來后人大多采用土磚、青磚、紅磚修補,現南面、東南面外墻已經嚴重外傾;其他各面外墻移位、剝落,受損嚴重。 2014年2月,道韻樓整體維修及東北角局部復原方案上報國家文物局,總體經費需要1500萬元,目前在等待審批。 “道韻樓成了危樓!背敝菔形奈锫糜尉治奈锕芾砜瓶崎L羅星介紹說,1500萬元的維修經費是委托專業(yè)機構評估預算的,但最后只能看批了多少錢才能確定最后的修復方案。 一年收入不足8萬元 “15年前,這里住了差不多600人,現在還有100多人!钡理崢枪芾碇行囊晃还ぷ魅藛T對記者說,近些年人員遷出的速度驚人,居住的100多人里還有3戶是租戶。 “目前北邊和南邊都有房子要塌,聽說下個月有人來組織搶修!边@位管理人員近日告訴記者,道韻樓日常管理依靠門票收入!吧⒖20元每人,旅游團10元每人,但一年下來收入不到8萬元。”這筆錢扣掉5名管理人員工資,再扣除辦公費用,余下能夠用于修修補補的費用幾乎沒有。 管理人員將道韻樓靠旅游收入“自身造血”難的原因歸結于:這個土樓景點附近的景點太少,加上交通不太方便,所以很難有游客,也不可能像福建那樣改造成旅客歇腳的客棧。 等政府來修,這么些年也只能局限于修修補補。“這邊補,那邊壞,如果沒人住了就爛得更快了!币晃还芾砣藛T說。 其他土樓現狀也不樂觀 根據不完全統計,饒平境內有土樓超過500座。其中,道韻樓是國家級文保單位,還有7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 “由于土樓建筑的材料特性,加之地處經濟落后的偏僻山區(qū),遺存土樓建筑大多保存狀況較差!背敝菔形奈锫糜尉忠环蓐P于饒平土樓保護情況的調查里提到,潮州經濟較其他地方落后,地方財政難以投入土樓建筑維修,所以一直以來只能主要依靠爭取省級和國家的經費支持。 而經費的使用,又遵循了“搶險第一”的原則——這包括了在4年前爭取省文物局撥款8萬元搶險修建省級文保單位新彩樓外圍兩個坍塌房間。 但在今年,這座被列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饒平縣饒洋鎮(zhèn)赤棠村的明代土樓——新彩樓,卻因暴雨頻頻一個月之間又倒塌了5間房屋。 當地文物主管單位的一位負責人坦言,這些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饒平土樓,幾乎全部亟待維修。 錯過與福建土樓同申遺機會 2008年,“福建土樓”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36個世界文化遺產。在福建土樓申遺前,曾傳出作為客家人的建筑智慧——道韻樓等廣東饒平土樓也準備一起參加申遺的評審,但后來還是沒有了結果。 “也不知道怎么就錯過了!背敝菔形奈锫糜尉治奈锕芾砜瓶崎L羅星遺憾地說,如果能夠隨福建土樓一起申遺成功,可能饒平土樓就不至于像今天這種現狀。 業(yè)內人士:不能僅靠撥款要靠社會 自身造血難、地方財政投入無力、靠撥款不僅要前期投入大量設計經費還要做漫長的等待……饒平這15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土樓和其他數百座土樓一樣,前途暗淡。 “不能僅僅等待政府的文物保護資金投入,需要社會資金來解決!币晃怀敝菸奈镏鞴懿块T的資深人士提出,最后還是要走“誰出資保護誰受益”的道路。但他也同時坦言,饒平旅游景點分散、土樓的產權復雜且分散等問題又困擾和阻礙著社會資金的進入。 當然了,也不是完全沒有成功的例子。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在饒平縣新豐鎮(zhèn)榮西村,建于清朝乾隆時期的土樓五全樓,2006年經歷了“碧利斯”風災,村民自發(fā)組織旅外鄉(xiāng)親捐款,集資數十萬元自行完成了對土樓的維護。為了修舊如舊,村民還去外地定制專用磚瓦、選購木材,恢復“紅楹綠桷金漆”。 他山之石:始興如何保護圍樓? 千年古城韶關始興,素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之說。經排查,全縣具有維修價值的圍樓250座。 今年起,始興縣每年撥款100萬元,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實施圍樓維修工作的圍樓業(yè)主進行一次性補助,每座圍樓補助上限為10萬元,將圍樓維修任務細化到各有關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并列入績效考核長效機制,鼓勵并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圍樓的保護開發(fā)工作,合力推進圍樓維修工作。 始興縣要求前5年每個鄉(xiāng)鎮(zhèn)每年維修一座圍樓,用20年時間初步完成全部圍樓維修工作。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