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藝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檢驗土質(zhì)-分層鋪土、耙平-夯打密實-檢驗密實度-修整找平驗收
2)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雜物清理干凈;肥槽回填前,必須清理到基礎(chǔ)底面標高,將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漿、石子等雜物清除干凈。
3)驗回填土的質(zhì)量有無雜物,粒徑是否符合規(guī)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nèi);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濕潤等措施。
4)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jù)土質(zhì)、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
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人工打夯不大于200㎜.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
5)回填土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并且嚴禁采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
6)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礎(chǔ);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再與淺基礎(chǔ)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于1.0米。
7)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cè)或四周同時進行;A(chǔ)墻兩側(cè)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墻擠歪;較長的管溝墻,應采用內(nèi)部加支撐的措施,然后再在外側(cè)回填土方。
8)回填房心及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cè)填土夯實;并應由管道兩側(cè)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米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及夯實。在抹帶接口處,防腐絕緣層或周圍,應回填細粒料。
9)回填土每層填土夯實后,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進行環(huán)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zhì)量密度;達到要求后,在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11)雨、冬期施工:
a)基坑(槽)或管溝的回填土應連續(xù)進行,盡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應及時夯完已填土層或?qū)⒈砻鎵汗猓⒆龀梢欢ㄆ聞,以利排除雨水?/p>
b)施工時應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內(nèi),以免邊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壞。
c)冬期回填土每層鋪土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50%;其中凍土塊體積不得超過填土總體積的15%;其粒徑不得大于150㎜.鋪填時,凍土塊應均勻分布,逐層壓實。
d)填土前,應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填土的上層應用末凍土填鋪,其厚度應符合設(shè)計要求。
e)管溝底至管頂0.5米范圍內(nèi)不得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室內(nèi)房心、基坑(槽)或管溝不得用含凍土塊的土回填。
f)回填土施工應連續(xù)進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層受凍,應及時采取防凍措施。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