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軟土的工程特性
淤泥、淤泥質(zhì)土及天然強度低、壓縮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粘性土統(tǒng)稱為軟土?辜魪姸鹊停哂杏|變性,流變性顯著。對于高速公路,標準貫擊次數(shù)小于4,無側(cè)限抗壓強度小于50kpa,含水量大于50%的粘性土和標準貫擊次數(shù)小于4,且含水量大于30%的砂性土統(tǒng)稱為軟土。應充分考慮路堤填筑荷載引起軟基滑動破壞的穩(wěn)定問題和量大且時間長的沉降問題。
二、軟土地基處治施工技術
(一)基底開挖換填施工方法
1.開挖方式
基底開挖深度在2m以內(nèi)可用推土機、挖掘機或人工直接清除至路基范圍以外堆放或運至取土坑將其還原成水田;深度超過2m時,要由端部向中央分層挖除,并修筑臨時運輸便道,由汽車運載出坑。軟基在開挖時要注意解決滲水和雨水兩個問題。
2.填筑及壓實
(1)換填料應選用水穩(wěn)性或透水性好的材料;靥顟謱犹钪、壓實。
(2)路堤與兩側(cè)沼澤不能完全隔離,在清除路基底部軟土后,如滲透性良好的土源缺乏,可在路堤底面用砂石料設置透水性路堤。
(二)砂墊層
在軟土層頂面鋪砂墊層,主要起淺層水平排水作用,使軟土中的水分在路堤自重的壓力作用下,加速沉降發(fā)展,縮短固結(jié)時間,但對基底應力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無顯著影響。
(三)土工聚合物處治
在軟土地基加固中的作用包括排水、隔離、應力分散和加筋補強。土工布連接一般采用搭接法或縫接法。土工格柵加固土的機理存在于格柵與土的相互作用之中。一般可歸納為格柵表面與土的摩擦作用;格柵孔眼對土的鎖定作用和格柵肋的被動抗阻作用。
(四)拋石擠淤法
拋投順序,應先從路堤中部開始,中部向前突進后再漸次向兩側(cè)擴展,以使淤泥向兩旁擠出。拋石應從高的一側(cè)向低的一側(cè)擴展,并在低的一側(cè)多拋填一些。
(五)爆破排淤法
一種方法是先在原地面上填筑低于極限高度的路堤,再在基底下爆破,適用于稠度較大的軟土或泥沼;另一種方法是先爆后填,適用于稠度較小,回淤較慢的軟土。
(六)塑料排水板
(七)砂井
(八)袋裝砂井
(九)粒料樁
(十)旋噴樁,施工材料可采用水泥、生石灰、等作為加固料。
(十一)生石灰樁
(十二)反壓護道,適用于路堤高度不大于1.5~2倍的極限高度,非耕作區(qū)和取土不太困難的地區(qū)。反壓護道可在路堤的一側(cè)或兩側(cè)設置,其高度不宜超過路堤高度的1/2,其寬度應通過穩(wěn)定計算確定。
(十三)堆載預壓法,堆載預壓需要一定的時間,適合工期要求不緊的項目。其方式有超載預壓和等載預壓兩種。
三、軟土地區(qū)路堤施工技術要點
(1)軟土地區(qū)路堤施工計劃中宜考慮地基固結(jié)工期。
(2)施工時不宜破壞軟土地基表層硬殼層。
(3)填筑過程中,路堤中心線地面沉降速率每晝夜應不大于10~15mm,坡腳水平位移速率每晝夜應不大于5mm。填筑速率應以水平位移控制為主,超過標準應立即停止填筑。
(4)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預壓。在預壓期內(nèi),除添加由于沉降而引起的沉降補方外,嚴禁其他作業(yè)。
(5)在軟土地基上直接填筑路堤,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①水面以下部分應選擇透水性好的填料,水面以上可用一般土或輕質(zhì)材料填筑。
②填筑路基的土宜從取土場取用。必須在兩側(cè)取土時,取土坑距路堤坡腳的距離應滿足路堤穩(wěn)定的要求。
③反壓護道施工宜與路堤同時填筑。分開填筑時,必須在路堤達到臨界高度前完成反壓護道施工。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