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最美建筑
5月7日,《武漢優(yōu)秀城市建筑地圖》正式對外發(fā)布,地圖中收錄了武漢市評出的近10年新建的97個“最美建筑”。這些大武漢的“顏值擔當”,除了有武漢市民之家等公共建筑,驚喜的是還有不少住宅小區(qū)也上榜了。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說到園林,會想起蘇州;提到歌劇院,總不忘悉尼。美麗的建筑往往為城市知名度加分。但是,以往每逢建筑與美麗掛鉤,考慮對象往往是氣質(zhì)“高冷”的建筑,不出自名家設計,也歷經(jīng)百年滄桑,好像建筑美注定要和距離感綁定。
然而,美麗定義千萬種,建筑美不應局限于陽春白雪,更非僅追求外形,好看又實用才是建筑美的普適定義。認同求新創(chuàng)異的現(xiàn)代建筑美,肯定超越時間的歷史遺跡美,同時也不忽略近在身邊的住宅小區(qū)美。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城市建筑數(shù)量與日俱增,一棟棟新式建筑拔地而起。發(fā)展地標性建筑逐漸成為城市發(fā)展的重點項。要成為地標、要吸人眼球,借助于怪異外形一度成為了取勝之道。此類建筑美得與眾不同,美得難以接近,自然眾人仰視。然而,過度追求距離感,甚至脫離了大眾審美的理解范圍,只怕會弄巧成拙。投資12.86億建設的東方之門建筑,建設之初花重金專門聘請了英國的建筑單位設計,雖然其設計立意取自蘇州古跡“月洞門”和“虎丘塔”,但是乍看一看卻是形似褲衩。該建筑的確廣為人知了,但多憑“秋褲樓”一稱被記住。
建筑的美過于標新立異,固然無法理解,但建筑為美而美,終歸是舍本逐末。為追求線條設計感,就減少建筑內(nèi)部的安全通道設置;為強調(diào)采光效果,就大規(guī)模使用。過度注重建筑的外形,不顧及建筑結構的安全性,不考慮亮麗外形產(chǎn)生的光污染?沼衅浔碇,更是后患無窮。美麗本意味著愉悅感。如果置身建筑中的人們,上下樓層感覺不便,看向樓外覺得晃眼,工作生活都無法舒心,又何來愉悅一說?
討論建筑美似乎是建筑學人士的專利,但建筑作為公共形象產(chǎn)品,美不美、符不符合城市氣質(zhì),每個人都有目共睹。此番武漢“最美建筑”評選,住宅小區(qū)榮譽上榜,正體現(xiàn)了建筑美也可以近距離。建筑的美麗,不僅強調(diào)外形美麗,更重在融入城市日常,讓更多的人體會到建筑美蘊含的那份愉悅感才是其更深遠的意義所在。不是非得去紀念館才知建筑美,并非唯有寫字樓才稱得住嘖嘖贊嘆。房前屋后,舉目所及,都可以去感受建筑美。但凡符合建筑規(guī)律,既具備實用性又符合正常審美,無須名家設計,同樣可以成為建筑精品;沒有砸入巨額投資,依然可以彰顯美麗。這類型建筑恰似鄰家女孩一般,美得平易近人,也美得親切實在。
盡管城市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但人們對建筑的審美趣味尚待發(fā)展。什么樣的建筑能體現(xiàn)城市形象?什么樣的建筑代表著城市美?人們往往從生活環(huán)境中獲解。少一些“怪”建筑的胡亂引導,多一些鄰家建筑的美麗新詮釋,促進審美趣味的理性化和普適化。唯有放下求高求怪的浮躁心,提升建筑美的包容性,才能發(fā)展出聞名國外、長久留存的地標建筑,也才能讓建筑美真正為城市形象添光加彩。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