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大電梯遠銷歐洲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的三十余年時間里,我國電梯生產企業(yè)主要由北京電梯廠、上海電梯廠等原國家建設部定點電梯生產企業(yè)構成。改革開放以后,大批外資電梯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電梯整機市場基本為外資企業(yè)占領。2000年以后,我國房地產行業(yè)迎來了快速發(fā)展期,房地產行業(yè)的發(fā)展直接拉動電梯行業(yè)進入高速成長期。截至2015年底,我國電梯總量超過400萬臺,目前我國電梯的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長量均為世界第一。 隨著我國電梯年產銷量和保有量的迅速增長,電梯行業(yè)的競爭也越發(fā)激烈。但自2014年后,房地產業(yè)需求增速的減緩以及《特設法》的正式實施,使電梯行業(yè)步入增速換擋期,推動了我國進入后電梯市場時代。電梯作為高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階段、安裝階段和使用階段的成本方面,受到廣大開發(fā)商成本部門負責人的重點關注。本次記者針對廣大開發(fā)商感興趣的電梯產品問題,對沈陽遠大集團市場部經理王彥輝先生進行了深入采訪。 記者:對于電梯產品,要看哪些指標判斷產品的優(yōu)劣? 王彥輝:我認為主要來說,電梯的三大件電機、門機、控制系統(tǒng)的指標如果相對過硬,這個電梯就是一個好產品。 記者:貴公司的產品中這些指標是怎么體現的? 王彥輝:首先電機是我們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我們的電機與其他廠家的電機主要有三點不同: 一是電機的磁鐵磁鋼,我們采取的是UH磁鋼,其他廠家采用的是SH磁鋼。采用UH磁鋼的電機抱閘瞬間溫度需要達到180度時,電機才會退磁,SH磁鋼達到150度就退磁了。電機一退磁,整個電機就報廢了,所以用UH磁鋼的電梯具有很大優(yōu)勢。 第二點我們生產的電機的長線圈出槽都是斜槽,其他家電機都是直槽。斜槽的加工工藝比較復雜、很費工時,為什么我們還做斜槽?因為斜槽的線圈通電產生磁之后,通過磁場產生的渦流現象比較少,渦流產生得少,電機的磁場分布就比較均勻,就會比較節(jié)能。各家廠商都說自己的產品節(jié)能30%、50%,真正體現在哪里?應該體現在結構上,這也是我們與其他家產品不同的地方。 第三點不同體現在線圈的銅線上,我們用的是無氧銅,有些廠家采用的則不是無氧銅。銅如果含氧,導電率就會低,導電率一低,電阻就會大,銅損就會大。相反無氧銅導電率高,銅損就少。我認為談電機節(jié)能多少,一定要用產品的內部結構和產品材料來說明,這樣才能體現產品真正的性能和優(yōu)越性。以上這三點就是我們產品的三大優(yōu)勢。 記者:如果給開發(fā)商提建議,在選擇電梯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王彥輝:開發(fā)商如果選擇8米/秒以下的電梯,其實國內的品牌完全可以,甚至性價比會比國外一些品牌更高。因為這種低速電梯國內基本都可以生產制造,像博林特、康力都有,也都通過嚴格的質檢驗證了。其實機電產品方面,合資的和國內的沒有什么區(qū)別,但如果是8米/秒以上或者10米/米的高速電梯,國內外品牌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如果開發(fā)商要做的是民宅,在國內速度基本上8米/秒甚至4米/秒就足夠用,在這個速度之下,我認為開發(fā)商考慮的不應該是進口、合資還是國產問題,更應該考慮的是產品的性價比問題。舉個例子來說,20年前長虹彩電和索尼、東芝有區(qū)別,但是到了今天,它們之間已經沒什么區(qū)別了,在某些具體的指標方面,長虹甚至可能更優(yōu)秀。電梯不是高科技,就是一種機電產品,只不過是載人的運輸工具。正因為其這個特性,所以受到的關注也非常多,出一點事情都可能在社會上造成強烈反響。假如一個機床的電路機壞了卡了,也會造成事故,但是這種事故損失不大,也沒人報道。但如果電梯的一個門機不好用,夾了一下乘客,可能就會被大量曝光。不是電梯產品的技術不成熟,而是人們對其的關注度比較集中,所以電梯的安全性對產品而言至關重要。我們公司對電梯的理念就是安全第一,我們的產品博林特電梯不是最漂亮也不是最先進的電梯,但是是最安全的電梯,其直梯、扶梯的安全保護措施比其他家產品多得多,例如直梯的電梯門防脫落措施、門梯保護措施等非常多。 記者:貴公司的電梯產品定價原則有哪些?各個部件在價格中占比多少? 王彥輝:定價原則基本是這樣的,對于通用電梯即性能都是標配的電梯,我們采取的是低價策略,例如經常在民宅中使用的普通經濟型電梯。但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高速梯或者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非通用的電梯(例如觀光電梯等),價格就會高一些。至于各部分在價格中的占比問題,一般而言電機占價格的1/3還要多一些,電機、門機、控制系統(tǒng)等基本占電梯價格的70%左右。 記者:您剛剛談到觀光電梯等有特殊要求的電梯,其成本方面的差異體現在哪里? 王彥輝:這類電梯不能形成批量生產,屬于個性化需求,轎廂有要菱形的、有要玻璃的等等。不能形成批量生產從工時和人工費、生產費等方面就會增加很多,會比批量生產的產品耗時耗力,F在提出的“工業(yè)4.0”的概念和“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都是要把個性化需求的生產方式變成通用的生產方式。目前我們國內暫時還不能完全實現這種模式,經過五年十年的發(fā)展之后大概會實現。 記者:電梯的造價和速度、載重量有哪些關系? 王彥輝:電梯的載重量和價格有關系,載重量不一樣,電機的功率就不一樣,功率越大價格越高;電梯的速度和價格也有關系,速度提升,其各零部件和與之匹配的控制系統(tǒng)的要求都要提高,所以價格也就隨之上升了。 記者:現在市場上電梯產品的一線、二線、三線的品牌都分別有哪些?怎樣選擇合適的電梯產品? 王彥輝:關于品牌定位,是人們在長期消費或使用過程中形成的印象,沒有哪個國家或哪個電梯協(xié)會規(guī)定哪些品牌是一線、二線還是三線。如果在世界電梯范圍內歸類的話,我認為主要有下面這四大類電梯。第一類是以美國奧的斯電梯為代表的美式電梯,第二類是以三菱和日立為代表的日式電梯,主要品牌有東芝、三菱、日立、富士達等。第三類是以蒂森、通力為代表的歐洲電梯,最后就是與這三類進口電梯抗衡的國產電梯,代表品牌有博林特、康力等。 其實選擇電梯和買車有些類似,看客戶喜歡日式、美式還是歐式或者國產的,日系產品精巧、歐式電梯豪華、國產電梯性價比優(yōu)越。但電梯的價格差異不像車價差異那么大,不同品牌的車價格可能差十倍甚至幾十倍,但不論是哪一類電梯,其價格差距都不會那么大,這也是大家比較喜歡的。在低速電梯里,國產電梯甚至性能比國外品牌還好,但是在高速電梯里,與國外電梯還是有差距的。 能否創(chuàng)建卓越的電梯品牌,要看電梯廠家有沒有長遠的發(fā)展目標和眼光。現在國內有七百多家電梯廠商,但真正能生產電梯的只有三四十家,剩下的都是在組裝,這樣的廠商可能今天存在明天就沒了。在選擇電梯產品時,第一要看工廠是不是有真正的制造電梯的能力。第二要看產品的性價比是不是最佳。第三買電梯要買服務,所以要注重電梯廠商的售后服務。買電梯與買電視機不同,電視機是成品可能不需要什么售后服務,買完就可以看,但電梯則不然。買電梯等于買的是半成品,因為電梯隨時都需要電梯廠家的安裝、維護等服務,所以選擇好的電梯廠商非常重要。 記者:關于電梯的安裝方式有哪些? 王彥輝:電梯的安裝方式大體有三種,一種是廠家直接安裝,一種是委托給代理商,還有一種是采取招投標戰(zhàn)略合作。 我們基本采取的是第三種方式,每年要在全國各個區(qū)域選擇戰(zhàn)略安裝隊伍,這些安裝隊伍要給予公司一定的抵押金,和我們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然后全年負責為我們安裝電梯,如果發(fā)生事故從抵押金扣除相關款項,并且第二年不再延續(xù)合同。有的電梯廠家是以經銷方式把電梯賣給經銷商,經銷商有安裝資格就由經銷商去做。由廠家直接安裝的比較少,因為養(yǎng)大量的安裝人員需要很大一筆資金支出。但像軌道交通、地鐵這種項目都是我們自己來安裝的,像沈陽地鐵、北京地鐵、哈爾濱地鐵等,其余的是由戰(zhàn)略安裝隊來做。 記者:電梯安裝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什么問題? 王彥輝:電梯安裝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首先說第一道工序——導軌,大家會覺得很簡單,但導軌的安裝非常關鍵。導軌如果立得直,之后的工序就會容易很多;如果立得不直,后續(xù)的工序會很麻煩。如果安裝時縫隙大,電梯跑起來就會咣當,這樣的問題靠后面的調試解決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建房子一樣,如果地基沒打好,后面再怎么校正都很困難。人們常說,電梯是三分制造七分安裝,實際很多產品最后出現問題,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出在安裝和后期維保上。 記者:電梯的安裝隱患都有哪些?怎樣避免這些隱患? 王彥輝:我認為首先電梯的使用知識一定要普及,使用電梯的無論是客戶也好開發(fā)商也好,大家對電梯都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舉個簡單的例子,電梯的門是靠光幕發(fā)出射線來回掃描而閉合的,如果乘客把手直著伸出去,恰好處于兩個光幕掃描區(qū)的空白點,掃描不到物體,門就有可能會關閉夾到人。增加大眾對這類知識的了解,也可以避免一些安全隱患。 還有一點要注意,很多小的電梯隱患在被發(fā)現時沒有得到及時處理,例如一些電梯有時會出現溜車等問題,沒有得到處理或者維保不及時,或者專業(yè)維保人員發(fā)現問題但沒有重視,最后可能造成大問題。如果使用者正常使用,并且對電梯、扶梯等的相關使用知識了解較多,另外業(yè)主和電梯廠商對電梯的維保做到位,有故障及時發(fā)現及時處理,就不會發(fā)生很大的安全事故。 記者:施工之后,甲方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檢查電梯安裝之后的效果? 王彥輝:這個考察涉及的指標比較多,國家質監(jiān)局對此有具體的規(guī)定。 記者:后期維護方面,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以保證電梯的正常運行? 王彥輝:國家質監(jiān)局和電梯廠家都有相關規(guī)定,每個月要對電梯例行兩次維修保養(yǎng)。維修保養(yǎng)的概念一定要重視,很多廠家在做定期維保時就是搞搞衛(wèi)生,這是不對的。維保不是打掃一下轎廂就完事了,應該把電梯柜停下來進行清掃、吹風、吹灰,檢查螺絲是否松動、線路是否有接觸不良,電梯的控制器也要吸灰,這些都要檢查。一定要真真正正地把維修保養(yǎng)做到位,而不是走走形式。不過現在很多維保單位的競爭太厲害了,一些正規(guī)廠家根本競爭不過,因為一個廠家正規(guī)的維修保養(yǎng)費用應該是3500~4000元,但是一些單位2000元就做,這屬于惡性競爭。國家現在也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了,規(guī)定沒有相關資質和電梯廠商授權的單位,不能做維保。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