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泗縣屏山鎮(zhèn)徐賀等村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工程于2010年建好,這個項目區(qū)在三條大河之中,國家投資了幾千萬,可是在去年大旱時卻不能抽上來一滴水,上千畝土地閑了一年沒種,項目區(qū)建的很好,路渠完整,可是不到兩年時間卻都損毀了,讓人痛心。
2012年7月6日,記者赴安徽省泗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重鎮(zhèn)屏山鎮(zhèn)進行實地調查了解:泗縣屏山鎮(zhèn)農田水利建設(土地整治)項目,是國家投資的農田水利綜合治理項目,涉及:枯河村,徐賀村,彭鮑村,谷楊村,湖半崗村,上劉村,下劉村,小吳莊村。
記者跟隨村民來到灌溉渠道及配套的枯河村電灌站,情景觸目驚心。

村民:這里原來已經坍塌過一次了,這是第二次重修了以后又塌下去的,國家再有錢也經不起這樣折騰啊!
一位知情村民憤憤的說:這不是瞎糊弄嗎,這都是村支書們帶著土建筑修的,能修好嗎?
記者:不是水利部門修的嗎?
村民:徐賀村現在管周邊好幾個村,都是徐賀的村支書姓吳的包下來干的。
記者:他有修建資質嗎?
村民:什么資質啊,人家上邊有人。
記者:修好后一次也沒有用過嗎?
標民:還用那,還不如不修,去年大旱沒用上一滴水。修這工程把以前田邊的排水溝都填平了,以前田里有點水就從溝里排出去了,現在都存地里了。由于水太多,玉米都沒法種,我們也不能出去打工,只能等著,你看看田里這水往哪去啊?

看到質量如此差的工程,想找到施工方了解情況,記者試圖聯系這位吳姓支書,但是沒能聯系上,據說是外出了。
本應是招標建設的工程,怎么就轉包給了沒有任何資質的建筑隊?本是造福一方的利民工程,怎就成了一次未用的豆腐渣?帶著不解記者又來到泗縣水利局。但是泗縣水利局王局長以工作繁忙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在泗縣審計局的官方網站查到一份審計調查:水利基本建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其中提到了七個問題:配套資金不到位;工程沒有管護費;項目選擇缺少科學性;資金分配分散,存在撒胡椒面現象;資金管理不規(guī)范;沒有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帳;工程管理混亂。在審計資金管理時發(fā)現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沒有設財政資金專戶管理,部分鄉(xiāng)鎮(zhèn)在收到財政局撥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后,沒有設立項目資金專戶,實行?顚艉怂,而是與單位經費混在一起核算使用,不能反映該項資金使用的全過程。有的與村里一事一議資金混在一起,有的用一事一議工程抵頂專項工程,變相截留挪用水利建設專項資金。審計工程招投標中工程招投標不規(guī)范,有的工程隊借用施工資質,有的工程隊投標中標后又轉包;二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由各鄉(xiāng)鎮(zhèn)組織實施,存在著設計不統(tǒng)一、無人監(jiān)理、驗收走過場、工程質量差的現象。
這份審計報告為什么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為什么沒有深入調查此事,其中原由不得而知。倒是從村民提供的材料上看到,宿州市委曾對村民反映的情況進行的回復中說:整個項目區(qū)的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在近兩年的抗旱防澇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地群眾也從中得到了很大實惠。
“整個項目區(qū)的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在近兩年的抗旱防澇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據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電灌站沒有任何提水設備,根本提不上來水。即便是有水,渠道到處是裂痕,也不會流到田地里。試問這樣的設施是如何在近二年的抗旱防澇發(fā)揮重大作用的?現在為什么村民的田里內澇如此嚴重?去年旱情老百姓為什么沒用上一滴水?

估且不說宿州市委回復的不切實際,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加大了對水利基本建設資金的投入,僅泗縣每年對水利的投入就達3000多萬元,這些資金管理使用如何,是國家關注、社會關切、群眾關心的重點。這樣大的民生工程,關切的重點在于,資金的使用,工程的統(tǒng)一招標,和工程的監(jiān)理與驗收。但是這些我們不從得知,因為相關部門拒絕了采訪?墒,這樣的工程在出了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時,是誰對這樣的工程進行了驗收?監(jiān)理方沒有責任?施工方沒有責任?工程有沒有經過統(tǒng)一招投標我們就要打上大大的問號。每年3000多萬,難道只是換來如此不堪的工程?國家的這些錢又有多少是用在了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