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shù)”“墊底”,已經(jīng)成了東北宏觀經(jīng)濟適用率最高的詞匯:遼寧、吉林兩省經(jīng)濟增速排名倒數(shù),黑龍江更是連續(xù)墊底。東北是工業(yè)化起步較早的地區(qū)之一,更是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yè)基地。

龍煤改革求生:東北最大煤企10萬人分流調查 2014年是東北的煤炭、鋼鐵等東北輝煌象征的支柱企業(yè)難熬的一年,輪番深陷巨虧。而黑龍江最大國有企業(yè)、同時也是東北規(guī)模最大的煤炭企業(yè)——龍煤集團大刀闊斧的10萬人分流改革,不啻是一場自救。政策紅利雖不斷加碼,然而多年痼疾纏身,“煤炭黃金十年”坐享紅利錯失轉型時機,車到山前重提改革,猶如一場渡劫,是否能借此復興尚需觀后效。 龍煤困局 興安煤礦是龍煤集團人數(shù)最多的煤礦之一,被戲稱為“煤胖子”,在職職工有5500多人,離退休人員卻超過1萬人。“人力成本占到總成本的一半以上”。產(chǎn)量僅為煤炭龍頭企業(yè)神華的10%左右,而在職職工卻有24萬人,高于神華。 李建白天是鶴崗市一座煤礦的宣傳干事,晚上是一名出租車司機。滿負荷勞作實屬無奈,他所在的煤礦正進行主輔分離改革,不直接產(chǎn)生效益的部門建制劃入輔業(yè)公司,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500多元,還拖欠快半年了。而他的一個同事上調到了龍煤鶴崗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龍煤鶴崗公司),每個月也領這么多工資。 9月25日,“為了緩解廣大干部職工中秋、國慶節(jié)前的生活壓力”,龍煤鶴崗公司給每名職工預支了1000元工資,“據(jù)說是公司向外面借了1個億”,李建說。 “龍煤集團因資金緊張,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階段”,黑龍江龍煤礦業(yè)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龍煤集團)董事長王智奎在9月20日晚上的緊急會議上說。龍煤鶴崗公司是龍煤集團下屬的4家礦業(yè)公司之一。 此前一天,黑龍江省省長陸昊主持召開了龍煤集團改革脫困專題會議,此后傳出龍煤集團將分流10萬員工。龍煤集團現(xiàn)有24萬職工,18萬退休職工,“僅工資成本就占去了生產(chǎn)總成本的50%”,龍煤集團一名工作人員說。 龍煤集團2004年成立前,龍煤鶴崗公司曾是直屬中央管理的鶴崗礦務局,“煤礦工人也曾窮得揭不開鍋”,李建說。龍煤集團重組了鶴崗、雞西、雙鴨山和七臺河“四大煤城”的絕大部分優(yōu)質煤礦,力推上市。轉企改制挽救了危局,毋寧說是煤炭行情的復蘇把礦工拉出了貧困線。如今,煤炭行業(yè)再次下行,裹足不前的改革被迫重啟。情勢卻不容樂觀。 1個在職養(yǎng)2個退休 興安煤礦采煤一隊的王國祿最近拿到手的工資是688.5元。他是名一線工人,煤礦機關人員的工資拖欠得更久。他每天要在井下工作8小時,加班可以多掙錢,他甚至可以整月無休。記者在采煤一隊的工資表上看到,最高的工資是6000多元,全隊平均則只有3200多元。 礦老井深是龍煤集團4個礦業(yè)公司的普遍特點,這些煤礦已開采了幾十年,除了雞西外,鶴崗、雙鴨山和七臺河三個城市均面臨資源枯竭。在興安煤礦,王國祿需要在地下“跋山涉水”,“如果是初次下井,好幾天腿都抖得厲害”,礦上的工人說。有的煤層厚度不足一米,最薄的煤層只能跪著、躺著攉煤。 9月30日上午10點,礦工常世軍背上十幾斤重的尼龍袋——里面裝著包子和白菜燉粉條——準備下井送飯。在地下800多米深處,他需要步行一個半小時才能送完這頓保健餐。 每天給井下一線工人免費的保健餐,這幾乎已成這個老牌國企僅存的福利。“‘企業(yè)辦社會’是龍煤虧損的主要原因”,龍煤鶴崗公司興安煤礦一名負責人說。 興安煤礦是龍煤集團人數(shù)最多的煤礦之一,被戲稱為“煤胖子”,在職職工有5500多人,離退休人員卻超過1萬人!叭肆Τ杀菊嫉娇偝杀镜囊话胍陨稀,他說。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得到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5年8月末,龍煤鶴崗公司在崗職工48436人,卻要支付總人數(shù)6.34萬以上離退休人員統(tǒng)籌外養(yǎng)老保險,以及工傷殘、遺屬需要開資發(fā)放。 “退休人員的養(yǎng)老保險每月1600元左右,私亡遺屬每月?lián)嵝?30元,公亡遺屬則是1300元左右”,上述負責人說。 這并非鶴崗獨有。2014年的公開報道稱,龍煤集團七臺河公司的困難職工(遺屬)達18871人,占職工總數(shù)的21%。其中,傷病休治困難職工、退休困難職工、職工遺屬占84%。 中煤協(xié)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龍煤集團2014年煤炭產(chǎn)量為4905萬噸,在國內(nèi)煤炭企業(yè)中排名第17位,產(chǎn)量僅為煤炭龍頭企業(yè)神華的10%左右,而在職職工卻有24萬人,高于神華的在冊員工21.4萬。 在轉制成為龍煤集團4家礦業(yè)公司前,4家礦務局辦了130多所中小學,直到去年,42所醫(yī)療機構才全部移交所在地政府。至今,宣傳、團委、紀委等行政色彩濃厚的職能部門仍是每座煤礦的標配,龍煤鶴崗公司下轄8座煤礦,其中一座煤礦2015年8月以前有41個科級機構,159名科級干部,24名礦副總以上領導。 多名礦工告訴記者,領導與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很大。“煤炭形勢最好的時候,井下一線工人的工資也只有大約1萬塊錢,礦副總以上領導拿的則是年薪,少說也有20萬”,一名井下輔助工人說。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