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當選院士名單,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孟建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這是繼2013年深圳市規(guī)劃國土委的郭仁忠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后,深圳本土誕生的第二位院士。還在開會的孟建民接受了采訪。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孟建民
“這離不開深圳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對于自己的當選,孟建民的反應和回答都非常謙遜。“除了個人的專業(yè)追求和努力外,也是多年受培養(yǎng)和教育的結果。”他還強調,“也離不開深圳提供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孟建民非常感謝母校東南大學的恩師齊康。而這次巧合的是,與孟建民一同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的還有同班同學王建國,他也是齊康的學生。而就在當日中國科學院公布的2015年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中,另外四位東南大學校友宣益民、常青、黃如、房建成一同當選。其中,常青也是齊康的學生。一日出了三個院士,均師從齊康老師。
孟建民表示,中國首個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建筑師王澍,也是齊康的學生。齊康的學生“都很爭氣”,作為老建筑四校之一的東南大學可謂是學術大豐收。
此次,孟建民是以企業(yè)類別當選,其余基本都是大學類的。他說,這說明企業(yè)的研發(fā)力量在不斷加強。他也再次強調,“深圳的創(chuàng)新氛圍,給我們這些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發(fā)展條件。”
建筑的使命是為人服務
人,永遠是孟建民在做建筑時首要考慮的,他反對華而不實、奇技淫巧。他說,“建筑的使命是為人服務。現(xiàn)在很多建筑忽視了這一點,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搞得高大上,強調這強調那,就不強調為人服務。” 孟建民觀察、反思行業(yè)亂象,很早就提出了“本原設計”理論。
他還以“健康、高效、人文”來重新詮釋建筑的當代屬性。他說,很多人并不關注這三個屬性,而是追求風格,希望幾十年不落后,而這都是表面的。建筑要有利于人體健康,創(chuàng)造宜人的環(huán)境,使用效率要高,以人為本,要關懷所有人。
“建筑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也走過彎路。”談到自己的作品曾留下哪些遺憾時,孟建民說,“建筑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設計完后,隨著使用功能、規(guī)格的變化,它是流變的。建筑只有相對的好,相對的合理。我們只能盡力將遺憾減少。”
孟建民曾談過多年前他主創(chuàng)設計的合肥圖書館,因為經驗不足,未考慮溫室效應,導致中庭積熱,能耗大。
過分追求地標建筑需檢討和反思
風格是一個建筑師的標簽,但孟建民顯然并不太追求所謂的風格。“有些建筑師,任何條件下都用一種語言來表現(xiàn);有些建筑師則更愿意因地制宜。我想我屬于后者。”
“用一種語言,套所有環(huán)境,那樣太形式主義。我更愿意根據特定的環(huán)境來定位,采用適合當?shù)氐慕ㄖZ言,來適應、表現(xiàn)、響應環(huán)境。當然,我個人喜歡有邏輯、簡約的建筑風格。”孟建民說。
對于中國當前各城市過分追求地標的現(xiàn)象,孟建民認為需要檢討和反思。“地標建筑有存在的必要,但不能完全以外在的形式體現(xiàn),所謂的幾十年不落后,都是表象和形式上的判斷,比的是誰有錢,有實力,這個傾向并不好。我們應該比比內在的東西。”
2004年10月,以孟建民為主導提議深圳市規(guī)劃局發(fā)起的深圳城市\(zhòng)建筑雙年展,如今已歷經十個春秋。在他看來,這是推廣普及建筑思想的一個很有益的活動,可以提高大家對建筑的興趣和素養(yǎng)。
談到建筑教育,孟建民認為國外的建筑教育更多樣化,有的偏藝術,有的偏技術,還有的偏綜合,而國內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不過,現(xiàn)在也有多樣化的趨勢。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